里岔镇简介

里岔镇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的一个镇,地理位置属于华东地区,行政代码是370281108,座机区号为0532,邮政编码为266000,辖区面积为7.4km,2016年最新统计常住人口约为约3.3万人,平均人口密度为4459人/km,车牌号码前两位是鲁B,身份证前6位是370281。

里岔镇市行政区划

区域名称 行政代码 面积 简介
里岔镇 370281

崔家庄村庄由来传说约六百年前(明洪武年间),崔姓从-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,沿用至今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,东邻槐树底,南靠大村,西接高家庄,北毗沙南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138户,504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,人均纯收入4993元,农业机械总动力

崔家庄村 370281

崔家庄村庄由来传说约六百年前(明洪武年间),崔姓从-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,沿用至今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,东邻槐树底,南靠大村,西接高家庄,北毗沙南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138户,504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,人均纯收入4993元,农业机械总动力

里岔村 370281

里岔村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万历年间(年月不详),据说取名孟母择邻典故,教诲后人“里仁为美”(语出《论语?里仁》)勿出岔错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略偏东南,为镇驻地,东邻前观音堂,南靠韩家庄,西接孙家庄,北毗河北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280户,998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

槐树底村 370281

槐树底村庄由来传说六百年前龙汇河东岸有古槐一株(桠杈能乘坐四人看纸牌),建村年代不可考,村以古树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东邻河北,南靠董家庄,西接崔家庄,北毗杨家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115户,398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8万元,人均纯收入4909元,

西大村 370281

西大村村庄由来相传三百年前尹姓从平度县迁来立村,称尹家大村;二百年前李姓投亲到此乔居落户,人丁日盛,逐渐将村庄省去姓氏,只叫大村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,更名为西大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东邻孙家庄,南靠黄家阿洛,西接高福庄,北毗崔家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124户,502人

高福庄村 370281

高福庄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。据传说约在二百五十年前称金家庄。二百年前(清乾隆年间)高頫之由三里河迁入,后金姓户绝,改称高家庄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,更名为高福庄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部,东邻大村,南靠后朱陈沟,西接良乡,北毗沙南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200户,740人。经济状

后良乡村 370281

后良乡村庄由来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,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;后将台埠称梁王埠;僧死后骨灰葬埠上。建村年代传说不一,系从-县迁来定居,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。此处土地肥沃,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。后随人口的增多,分为良乡一、良乡二、良乡三、后良乡四个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北,

良乡三村 370281

良乡三村村庄由来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,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;后将台埠称梁王埠;僧死后骨灰葬埠上。建村年代传说不一,系从-县迁来定居,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。此处土地肥沃,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。后随人口的增多,分为良乡一、良乡二、良乡三、后良乡四个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北

良乡二村 370281

良乡二村村庄由来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,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;后将台埠称梁王埠;僧死后骨灰葬埠上。建村年代传说不一,系从-县迁来定居,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。此处土地肥沃,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。后随人口的增多,分为良乡一、良乡二、良乡三、后良乡四个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北

良乡一村 370281

良乡一村村庄由来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,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;后将台埠称梁王埠;僧死后骨灰葬埠上。建村年代传说不一,系从-县迁来定居,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。此处土地肥沃,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。后随人口的增多,分为良乡一、良乡二、良乡三、后良乡四个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北

薛家河村 370281

薛家河村村庄由来传说清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,先由三户人家(薛姓一户、刘姓二户)给地主看林,人户日增,渐成无名聚落;因在胜家庄前,人称胜家庄前河。1945年解放后,以薛姓为主命为薛家河(座落胶河上游河北)。政区人口隶属胶州市里岔镇,位于镇驻地西部,东邻前良乡村,西靠铺集镇。2

黄家岭村 370281

黄家岭村庄由来相传明洪武二年(年月不详),逄姓从胶州南部(今胶南市)迁来立村,村名逄家岭。后黄姓迁入,逄姓渐衰,黄姓兴旺,遂改村名为黄家岭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北部,东邻张应镇,南靠林家庄,西接甘沟庄,北毗游家屯。2005年底,全村共310户,115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

黄家阿洛村 370281

黄家阿洛村村庄由来传说元末明初黄姓从-县迁来立村;地处丘陵凹地,取名窝落,因多村同名,遂以姓氏区分。解放后演化成“阿洛”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2005年底,全村共128户,431人耕地56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公顷,农业总产值210万元,人均纯收入4

杨庄村 370281

杨庄村庄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有杨光辉从小云南迁来立村,取名杨家庄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,更名为杨庄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,2005年底,全村共80户,301人,从业人员130人,年末耕地面积37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公顷,经济总

孙家庄村 370281

孙家庄村庄由来传说三百五十年前(明崇祯年间),由张姓立村,取名张家庄。后孙姓于清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从栖霞迁入,渐次兴旺,张姓户绝,遂改为孙家庄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全村共147户,585人,耕地55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底,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公顷,农业总产值18

沙南庄村 370281

沙南庄村庄由来四百年前(明万历年间),刘氏三兄弟从沙河村(今铺集镇)迁来立村;因在沙河村南,取名沙南庄。政区人口位于胶州市西南部。2005年底,全村共320户,1158人,耕地144公顷。经济状况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1公顷,农业总产值1017万元,2005年人均纯收入5692元,

游家屯村 370281

游家屯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游姓从云南移民(未见史载)至安邱县立游家庄(今景芝镇),后兄弟分支来胶州立村,仍以姓氏命游家屯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北部,东邻张应镇,南靠黄家岭,西接沙家庄,北毗郭家洼。2005年底,全村共92户,344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

沙家庄村 370281

沙家庄村庄由来传说元末红巾军毛贵时(公元1357年,《州志?大事记》[至正]“十七年春二月……毛贵陷胶州”。)有沙姓从云南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北部,东邻游家屯,西靠谭家村,南接甘沟庄,北毗南楼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120户,412人,从业人员188人,年末耕地面

郭家洼村 370281

郭家洼村村庄由来村建于明代,原土地庙碑有“泰昌元年(明光宗的年号——公元1620年)的记述,最早为郭姓立村,因村东北丘陵,三面低洼,取名郭家洼。后郭姓虽绝,村名仍沿用旧称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北部,东南邻游家屯,西南靠沙家庄,西连南楼,北毗胡家村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150户,59

胡家村 370281

胡家村村庄由来据传胡姓从小云南交趾国迁来立村(交趾县最晚见《历史地图集》唐),以姓氏命名,沿用至今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北部,东邻张应镇,南靠郭家洼,西接南楼,北毗铺集镇。2005年底,全村共260户,918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71万元,人均纯收入5474.

南楼村 370281

南楼村村庄由来传说为明代立村,村址在今村北七百米处。土地庙碑载:庄主姓杨名栋,村名杨家庄。三百五十年前(明崇祯前)新发户刘姓建楼,村名曾一度改为楼子庄。因村址南移,遂称南楼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北部,东邻郭家洼,西靠谭家村,南接沙家庄,北毗刘家小庄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320户,11

谭家四村 370281

谭家四村村庄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(年月不详),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北部5公里处,东靠南楼,西邻沙南庄,南接肖家村,北望铺集镇沙河村、刘家小庄。2005年底,总共142户,470人,从业人员250人,年末耕地面积56公顷。经济状况农作物总播种面

谭家三村 370281

谭家三村村庄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(年月不详),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北部5公里处,东靠南楼,西邻沙南庄,南接肖家村,北望铺集镇沙河村、刘家小庄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196户,671人,从业人员367人,年末耕地面积77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

谭家二村 370281

谭家二村村庄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(年月不详),谭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,东靠南楼,西邻沙南庄,南接肖家村,北望铺集镇沙河村、刘家小庄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150户,536人,从业人员301人,年末耕地面积60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作物

谭家一村 370281

谭家一村村庄由来相传明洪武年间(年月不详),谭姓从-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四个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。2005年底,全村共157户,55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40万元,人均纯收入5200元,农业机械总动力504千瓦。联系电话86-05

刘家小庄村 370281

刘家小庄村庄由来相传为元朝崔姓建村,名崔家小庄;后高姓迁入,崔姓绝后,改为高家小庄;明代(年月无考)刘姓从铺集沙河迁入,渐成主姓,高姓又绝,遂改今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最北端,东、北、西邻铺集镇,南接南楼。2005年底,全村总共132户,426人,从业人员227人,年末耕地面积47公

甘沟庄村 370281

甘沟庄村庄由来相传为明朝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,彭姓从云南迁来立村;因当地多石头,土名叫“甘沟”而命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北部,东邻黄家岭,南靠后观音堂,西接肖家村,北毗沙家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230户,834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43万元,人均纯收入5

赵家乔村 370281

赵家乔村村庄由来传说明朝(年月不详),赵姓从辛安(今胶南市)迁来立村。在村内垒一石桥,遂将村庄叫做桥村。后因桥村增多以姓氏区分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南,南邻红旗水库,东北邻王家桥村。2005年,全村共有耕地113公顷,230户,809人。经济状况近几年,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

贺家屯村 370281

贺家屯村村庄由来传说一百四十年前(明万历年间),姓贺的从潍县逃荒到此立村,以地处山脊薄地,命为贺家屯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边境,东与胶南市为邻,西靠红旗水库。2005年,全村共有耕地16公顷,22户,88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4693元,农业机械总动力150千瓦,拖

墩泊村 370281

墩泊村庄由来相传为明末清初由杨姓立村,因村西北角有一土墩,墩前有水泊,根据自然景物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南过境,东邻石马山林场,南靠胶南市,西接胶南市,北毗前朱陈沟。2005年底,全村共165户,551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78万元,人均纯收入5276元,农

刘节村 370281

刘节村庄由来传说明代(年月不详)立村,村主姓刘。村东北岭有庙名“响岭寺”(行至寺内脚下有响声)。刘姓女儿亡故,将土地献为庙产、义田,为表彰其笃行,将村名为刘姐村,后演化为刘节。政区人口位于公社东南部,东邻胶南市,南靠朱家屯,西接高木寨,北毗横沟。2005年底,全村共85户,301

朱家屯村 370281

朱家屯村庄由来传说四百年前由灵山卫迁来立村。因土地脊薄,取“聚草屯粮”之意命村为朱家屯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部,东邻胶州市,南靠胶南市,西接杭埠岭,北毗横沟。2005年底,全村共45户,149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,人均纯收入4916.8元,农业机械总

高木寨村 370281

高木寨村庄由来传说该村土地庙碑记载,为明朝末年由高姓从云南至山西转至德州后,迁到此地立村,名高家小庄。到康熙年间高姓绝户,重改村名,取吉祥兴旺高风恭敬之意,改小庄为高穆寨,演化为高木寨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部,东邻刘节,南靠朱家屯,西接黄家河水库,北毗横沟。2005年底,全村共21

横沟村 370281

横沟村庄由来传说明朝(年月不详)有户姓孙的从云南迁来立村,以村前自然横沟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部,东邻刘节,南靠高木寨,西接黄家河水库,北毗韩家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40户,14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0万元,人均纯收入4814.3元,农业机械总动力2

杭埠岭村 370281

杭埠岭村村庄由来传说三百年前有姓殷的在此看山林,后逃荒的投聚日多,渐成村落,借村东有高埠,村南有高岭命村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部,东邻朱家屯,西毗贺家屯,北靠黄家河水库,南与胶州市接界。2005年,全村共有耕地14公顷,30户,108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人均纯收入5844

赵家阿洛村 370281

赵家阿洛村村庄由来据传康熙年间(年月不详),姓赵的从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迁来立村。因座落在冷家窝洛、黄家窝落之间,取名赵家窝落。后演化为赵家阿洛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南部边境,东、南邻胶南市境,西靠石马山林场,北毗红旗水库。2005年底,全村共108户,374人,耕地80公顷。经济状况2

王家阿洛村 370281

王家阿洛村庄由来据传为康熙年间(年月不详),王姓从-县迁来立村;因建于黄、赵二窝落之间,故以姓氏区分叫王家窝落,后演化为王家阿洛。政区人口位于里岔镇驻地西南,东邻杭埠岭,南靠赵家阿洛,西接红旗水库,北毗远家阿洛。2005年底,全村共70户,24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

远家阿洛村 370281

远家阿洛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。传说三百年前叫李家窝落,后因远姓占多数,遂改为远家窝落。因地处丘陵凹地,当地俗称为窝落;解放后演化为阿洛。政区人口位于镇南部,东邻杭埠岭,南靠王家阿洛,西接赵家桥村,北毗徐家桥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110户,37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

董家村 370281

董家村村庄由来传说清雍正年间(公元1723—1735年)有董性带领徐、管二姓,三户从山西逃荒来此立村,名董家村。此三姓现均绝后,村名沿旧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东邻河北,南靠孙家庄,西接西大村,北毗槐树底。2005年底,全村共88户,326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

王家乔村 370281

王家乔村村庄由来传说明末王姓从山西迁来立村,因与赵家桥村、徐家桥村相连,故名王家桥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南,南邻红旗水库,西南邻赵家桥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有耕地65公顷,190户,675人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迅速,是黄牛养殖和狐狸养殖专业村。联系电话8

前堂村 370281

前堂村庄由来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(公元1851~1860年),周百和从龙王庙(今张应镇)迁来立村,名周家大村。后因村内建一座观(世)音菩萨庙,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,发展为前后二村,此为前村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更名为前堂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东北,东邻林家

刘辛庄村 370281

刘辛庄村庄由来传说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姓辛的从-县迁来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更名为刘辛庄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,南邻王家桥村,西接后朱陈沟,北毗大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170户,63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62万元,人均纯收入4

前朱陈沟村 370281

前朱陈沟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。据说清初由朱、陈二姓立村。因地形多沟,故名朱陈沟。村庄渐大,遂以村中小沟为界分为二村,百年左右改称前、后朱陈沟,此为前村。一说朱陈代表红黑二色土壤。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南部,东邻辛庄,南靠墩泊,西接孙家洼,北毗后朱陈沟。2005年底,全村共541户,17

后朱陈沟村 370281

后朱陈沟村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。据说清初由朱、陈二姓立村。因地形多沟,故名朱陈沟。村庄渐大,遂以村中小沟为界分为二村,百年左右改称前、后朱陈沟,此为后村。政区人口2005年底,全村共172户,560人,耕地84公顷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3公顷,农业总产值6

孙家洼村 370281

孙家洼村村庄由来相传六百年前(明洪武年间),有两老人从相州(诸城地)逃荒至此,给朱陈沟地主赵连义看茔,在今村北岭搭窝棚居住,群众称朱陈沟西岭。解放后户数增多,村庄迁至岭下,改名孙家洼。政区人口隶属于胶州市里岔镇,位于镇驻地西南部,西为诸城市境,南为胶南市境,东邻前朱陈沟,北靠前良

陡岭前村 370281

陡岭前村庄由来据传是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刘姓从大张八迁来,名刘家庄。因村北有一土岭陡峭,逐渐将村名改为陡岭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南部,东邻金草沟水库,南靠胶南市,西接林家庄,北毗张应镇。2005年底,全村共32户,94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,

林家庄村 370281

林家庄村庄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林姓从云南迁来立村,名林家庄。二百年前林姓绝后,周姓逐渐兴旺,村庄沿用旧名未动。政区人口位于镇东部,洋河上游,东邻陡岭前,南靠刘节,西接里岔村,北毗黄家岭。2005年底,全村共225户,915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

后观音堂村 370281

后观音堂村庄由来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(公元1851~1860年),周百和从龙王庙(今张应镇)迁来立村,名周家大村。后因村内建一座观(世)音菩萨庙,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,发展为前后二村,此为后村,简称后堂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东北,东邻张应镇,南靠前堂,西接里岔河

韩家庄村 370281

韩家庄村庄由来相传村土地庙碑记载:明崇祯四年(公元1361年)由赵天良立村,名赵家庄。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偏东,别名东山后。赵姓已绝,1980年9月更名韩家庄,以现有姓氏命名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南0.5公里处,东邻林家庄,南、西靠薛家庄,北毗里岔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208户,72

里岔河北村 370281

里岔河北村庄由来相传明万历年间(年月不详),由许姓立村,因地处里岔村后河北岸,此河系胶河东源的无名河,此段即称里岔河,因以命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北部,东邻观音堂,南靠里岔村,西接槐树底,北毗甘沟庄。2005年底,全村共350户,1297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

米家庄村 370281

米家庄村庄由来据传六百年前,米玉田、米玉贵兄弟从诸城县卢水迁来立村,取名米家庄。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偏西,别名又叫西山后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南,东邻薛家庄,南靠尧王山,西接辛庄,北毗里岔。2005年底,全村共136户,470人。经济状况2005年,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98万元,人均

薛家庄村 370281

薛家庄村庄由来建村年月不详。传说明朝中期由王姓立村,以姓氏命名王家村。又因座落在尧王山后,别名中山后。因县内重名,1980年9月更名为薛家庄生产大队,以现有姓氏命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正南,东邻韩家庄,南靠尧王山,西接米家庄,北毗里岔村。2005年底,全村共208户,721人。经

徐家桥村 370281

徐家桥村村庄由来传说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于姓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水泊迁来立村,名于家乔村(有说为纪念乔迁之意)。道光乙巳《胶州志》载“于桥村”(所有桥村均无家字)。三百年前,徐姓从本县山子迁入,解放时徐姓占多数,遂为徐家桥村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南部,南临红旗水库,西南邻王

里岔镇详细介绍

  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,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,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,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,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,交通极为便利。
  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。境内有占地1200亩,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,水质清澈无污染;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,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;劳动力资源充足,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和机械车床工,可满足企业所需技工要求。目前,全镇已构筑起以农副产品加工、服装制做、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。
   镇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,已达到“六通一平三化”的标准,具备了承载大、中、小各类项目的能力。截止目前,已落户该镇的中外企业达30余家。同时,镇招商部门对前来落户的内外资企业实行产前、产中、产后“一条龙”服务。对镇经济发展带动大的项目,采取“政策随项目”的办法,一事一议,特事特办。

   里岔镇工业基础雄厚,镇村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89家,形成以机械、化工、食品、医药、建材、轻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。该镇是一个农业生产大镇,盛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农作物和大椒、黄烟、蔬菜、果品等经济作物。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1万亩。农业园区两处,其中蔬菜种植园区占地2万亩,台湾农业园区占地1200亩,由台湾客商投资兴建。该镇是全国奶山羊生产基地,是被誉为国宝的""里岔黑""瘦肉型猪的发源地。""里岔黑""被列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。近几年,镇政府全力于镇驻地中心街的基础设施建设,已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。目前,已有8家外资企业落户本镇,年出口创汇4亿元。

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地图 查看地图大图

来说一句吧 (0人参与,0条评论)
请登录

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,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。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、图片,欢迎与我们联系

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网站指南 | 法律声明 | 友情链接 | 给我们留言 | 投稿指南
COPYRIGHT @ 2001-2017 CNlinfo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运营商:深圳市兴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